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杏彩娱乐平台充值 > 新闻动态 > 杨振宁对莫言说:你是农民的儿子我是教授的儿子,莫言回答很机敏

杨振宁对莫言说:你是农民的儿子我是教授的儿子,莫言回答很机敏

发布日期:2024-12-15 14:23    点击次数:168
点击收听本新闻听新闻

北京大学115年校庆之际,校方特意举办了“科学与文学的对话”的讲座,邀请了三位重量级人物,他们分别是:科学泰斗、1957年“诺贝尔物理学奖”获得者杨振宁先生,文学大师、2012年“诺贝尔文学奖”得主莫言先生,集“诗书画、文史哲”于一身的文化大家范曾先生。

三位不同领域的大师,着重就科学与文学、天才与成功、真情与秒悟等问题展开探讨、思考和解答,给众多学子献上了一场无与伦比的思想盛宴。

三人讨论“关于诺贝尔奖”这个问题时,范曾首先向杨振宁发难,他问道:霍金是全球著名的科学家,出版过诸如《宇宙简史》、《时间简史》等许多科普读物,而您也认识他,对他的评价很高,可是他为什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?

面对这个高难度问题,杨振宁直接以“我不会回答这个问题”应对,算是化解了自己的尴尬。

接着,杨振宁话题一转,说道:讲起诺贝尔奖,我要问莫言一个问题,你跟我走了不同的道路,我们的出身也完全不一样。你是农民的儿子,我是大学教授的儿子,你走了文学的路,我走了科学的路,然而,当我走上斯德哥尔摩领奖台时,我的感受跟一个美国物理学诺奖得主是完全不同的,在此我要问你,你领取诺奖时,有什么感受?

可以说,杨振宁对莫言的提问相当尖锐,尤其是“你是农民的儿子,我是大学教授的儿子”这句话,说者无意听者有意,容易引起误会和矛盾。

不过,杨振宁后边的话温和了许多,没有再让现场气氛进一步紧张起来。

莫言听完这个问题,低下头沉默了足足有一分多钟。

然后,莫言缓缓抬起头,先看了杨振宁和范曾一眼,又转过头看了台下观众一眼,一字一句地说道:

我觉得我的感受跟任何人都不一样,这个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次颁给中国籍的作家,几十年以来,关于诺贝尔文学奖在中国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,我深受其扰。

莫言为什么这样说呢?

原来,莫言在2012年得诺奖之前,每年到了九月和十月,他会接到许多无聊的电话,大部分人问他有没有把握获奖,有的人则让他预测谁能获奖,被这样的电话“骚扰”多了,莫言就感到自己变成一个被众人研究的对象,对个人生活造成了很大困扰,自己已经很难安心做自己的事。所以,在后来,他干脆有一段时间不接电话,不回答任何问题。

关于领奖时的感受,莫言的回答很机敏,把自己在文学中一贯的幽默风趣的真性情复制到了现实中。

莫言说:领奖的时候,我感觉到自己不是一个领奖者,不是一个被观察者,而变成了一个观察者。我站在领奖台上,可以观察到国王和王后,以及王后身后两个漂亮的女儿。当然,我也看台下,看我的太太和女儿。

莫言这个回答,赢得了台下听众的阵阵掌声。

最后,莫言说道:当有人问我从瑞典国王手中接到这个奖牌时有没有想法?我没有什么想法,就是在观察。

莫言的回答不仅幽默风趣,而且充满了智慧,还把分寸把握得恰到好处。他的言下之意是说:文无第一,武无第二,对文学的欣赏和理解历来是见仁见智的事情,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口味。每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不管发给谁,总有一些人说三道四,这个问题根本无法解决。

在谈论“科学与文学”这个话题时,莫言回答:文学家关注的是人,科学家关注的可能是物,关注的是自然界。文学家的本职是关注和探讨人类的情感,科学家关注的可能是物质的原理。同一事物在文学家和科学家的眼里不可能一样,但是,两者在创造的过程中有许多相通的地方。科学不能无中生有,必须实事求是,严格来说,文学创作也不能无中生有,作家在作品里塑造的所有人物形象,实际上在现实生活里都有原型,只不过为了艺术需要,作家把他们想象、加工罢了,但艺术人物又不能跟现实人物直接对上号,这就是文学的魅力。相对来说,文学要比科学更加自由。

三人在谈论“天才”这个话题时,范曾首先说:我相信天才的存在,杨先生和莫言兄,都是今天在座的所有人里边的天才,我想请他们谈谈天才。

莫言说:杨振宁先生就是公认的天才,他20多岁就在物理方面做出了重大发现,超过了90%的物理学家。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,他依然有许多重大的发现,这完全是天才的表现。

莫言这样评价杨振宁,并不是恭维,而是就事说事。物理学研究的是自然规律,必须拿出证据来证明自己的发现。反观杨振宁,他在几十年来发现和解决了许多物理学问题,在世界物理学界影响极大,是一位货真价实的物理学泰斗。取得这些成就,跟他的天赋和天才不无关系。

因为欣赏杨振宁在事业上勇攀高峰的魄力,最后,莫言对杨振宁说:假如有来生的话,我一定要好好学物理。

同样,莫言在文学上的成就也很高,影响力也早已超出了国界,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就是最好的证明。实际上,莫言在获得诺奖之前就已经在“汉文化圈”里很有名。

日本著名作家、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,在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领奖演讲上说:正是这些形象系统,使我得以植根于我边缘的日本乃至边缘的土地,同时开拓出一条到达和表现普遍性的道路。不久后,这些系统还把我同韩国的金芝河、中国的莫言等结合到了一起。

大江健三郎早已把莫言当作自己的学习对象,他另一位学习对象是鲁迅先生。

在2002年,大江健三郎抱着非常虔诚的姿态,来到莫言的故乡山东高密,准备在这里认真观摩和探访一番,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文环境能孕育出莫言,让莫言写出如此优秀的小说。用他的话来说,他此行的目的是要在这里汲取力量,帮助自己创作出更好的作品。

高密相关部门专门给大江健三郎在县城安排了酒店,然而,或许是非常崇拜和欣赏莫言,大江健三郎执意要求住在莫言的老屋,在莫言老屋的土炕上睡了一夜。

大江健三郎当时预言:莫言有实力为亚洲作家赢得诺贝尔文学奖。

十年后,大江健三郎的预言果然成真,他又一次来到山东高密,在莫言的陪同下,参观了许多地方,再次加深了两人的友谊。

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